公告新闻
  • 消费金融行业动态简报(19年第08期)
  • 2020-02-19 13:54:43
  • 2019年第08期(12月1日-12月31日) 

    金联金服公司编制


    一、宏观政策(行业相关的宏观政策概述)

    1:国内首部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发展至24家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吴丛司) 记者25日从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银协”)获悉,由中银协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19)》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于近期正式发行。这是自2009年原中国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来,中银协首次面向社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的专业报告。

    据悉,中银协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为报告作序。报告分为发展背景、发展概况、业务发展、风险防控、科技发展、融资发展、社会责任、发展趋势八个部分,总结了10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所取得的成效,剖析了业务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消费金融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10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在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推广金融知识、维护金融秩序、推动发展转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金融服务和组织体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9年9月,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共24家,注册资本346亿元,资产规模4938亿元,贷款余额4604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亿人次。

    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以践行普惠金融为历史使命,以小额、分散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小快灵”的经营特色,立足消费本源,紧紧依托3C产品、房屋装修、旅游出行、教育培训等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持续产品创新迭代,服务长尾客群;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不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不断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小额消费信贷专业机构的发展之路。。

    ——管理层评述:未来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以及金融牌照优势日益显现等方面的机遇,也面临复合型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资本实力不强、融资渠道不畅等方面的挑战。只有通过场景与金融深度渗透、线上与线下紧密融合、风控与获客全面强化、产品与服务持续创新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才能应对未来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

    2:消费金融2019生存之道:科技傍身持牌为王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高速增长,吸引各方资本的目光,巨头相继入局。

    2019年是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诞生的第10个年头,这类公司以不吸收公众存款、小额分散为原则,是给中国境内居民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金融服务的非银机构。

    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经过10年发展,截至2019年9月底,中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24家,资产规模4938亿元,贷款余额4604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亿人次。

    事实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有望持续扩容。上述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就包括2019年7月新开业的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中国中信有限公司、中信信托和金蝶软件组建。

    除了中信这种巨头,百度、新浪、小米和平安等巨头也陆续入场。今年5月和6月,百度和新浪分别通过旗下子公司相继成为哈银消费金融和包银消费金融的第二大股东。

    今年11月26日,重庆银保监局同意重庆农商行参股设立小米消费金融公司,这意味着,小米集团也加入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序列。

    值得一提的是,险资巨头中国平安集团也爆出筹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消息,并已获得银保监会同意。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作为刺激消费“血液”的消费金融也在政策鼓励范围内,加上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背景,入股或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巨头不少都与消费场景对接,有着庞大的流量优势,消费金融行业未来有望迎来更多巨头入场。

    面对监管日趋严格和消费者共债风险持续暴露,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越来越重视金融科技的投入与研发,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金融等均在2019年于科技领域收获颇丰,并对金融同业或有相关场景的公司进行科技输出。例如,马上金融为长江银行提供了移动端整体解决方案,搭建了全新的客户线上贷款申请、电子账户管理、贷后管理通道,并输出了成熟的在线客户营销解决方案。

    ——管理层评述:中国特色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之路要坚持持牌经营的原则,只有持牌机构才能通过金融科技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从监管的讲话和行业发展趋势而言,规范之后的消费金融市场,拥有强大科技实力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会。

    二、行业动态及市场新闻(近期行业动态、资本市场热点及要闻)

    1:2019中国消费金融报告:新消费主义崛起下沉市场成必争之地

         2019年中国消费降级了吗?与往年相比,2019年消费金融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将如何布局?12月23日,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贷款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消费支出增速放缓不等于消费降级,消费升级仍在持续中。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新势力,消费金融“头部效应”凸显,下沉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消费金融空间依旧

        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9月末消费贷款高达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消费金融渗透率由2016年的20.2%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34.6%,逐步接近美国42%的消费金融渗透率水平。

        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持续增长,从2014年的0.02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7.8万亿元,增幅近400倍。信用卡发卡量与人均持卡量保持高速增长,创历史新高。2018年末信用卡发卡量达9.7亿张,同比增长22.8%;人均持卡0.7张,同比增长79.5%。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不断扩容、规模不断壮大,目前24家消费金融公司已正式开业,3家尚未开业。此外,还有10余家拟发起设立。除12个省级地区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外(甘肃地区的甘肃银行、云南地区的富滇银行正在排队设立),国内主要区域皆有消费金融覆盖。

        中国消费金融快速发展得益于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正推动其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迭代升级。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不断渗透,从单点切入到全面渗透,已贯穿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借贷流程中诸多痛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场景方、资金方、技术方更加开放,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消费金融的竞争已经进化为生态圈和开放平台的竞争,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打造消费金融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对外输出系统能力。行业分化进一步加速,消费金融“头部效应”凸显。

        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看,中国居民杠杆率、消费金融渗透率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海量长尾用户消费金融服务依旧空白,新中产、年轻一代也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而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消费金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量。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金融科技,将继续释放消费金融行业潜力,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革新力量。

        新消费主义崛起

        随着90后、00后逐步成长为消费主力,消费升级趋势不变,新消费主义正在崛起。一方面改善型和享受型消费的占比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消费品质也经历了从大众消费到品牌消费到定制化消费的提升。

        具体来看,食品、衣着等生存型消费占比下降,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与教育等高阶消费占比不断提高。此外,随着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消费结构与消费品质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观念日渐改变,加杠杆意愿提升。报告显示,消费贷款规模快速增长,2010-2018年9年间,消费贷款规模实现4倍增长;消费贷款占总贷款余额比重逐年上升,由2010年23%增至2018年35%。在个贷结构中,除传统房贷以及中长期贷款外,短期消费信贷显著增多。

    2:2019消费金融迎拐点:机构分化巨头加码未来仍可期

    十年磨一剑,消费金融行业也在2019年迎来拐点。

    一方面,居民消费质量提升,消费升级提速,消费需求依旧旺盛,消费金融市场仍有巨大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各类玩家纷纷涌入市场,参与主体鱼龙混杂,使得消费金融市场在急速扩张的同时,出现了部分失准脱靶的乱象。在此背景下,为了建立稳定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019年,监管部门频频主动处置、化解存量业务风险,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监管形势趋严。在国民整体金融素养、消费金融公司全流程服务能力“双升级”的前提下,持牌合规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行业迎来合规发展的下半场。

    可以说,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在监管洗礼下,稳步迈进了合规发展新征程。今日,我们就复盘这一年的行业往事,以史为鉴,共同向前。

    打击各类违法放贷

    整个2019年,在监管指导下,违规违法的“套路贷”、高利贷、暴力催收都成为“扫黑除恶”重点打击对象。截止今年2月底,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套路贷”团伙1664个,共破获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案件216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获涉案资产35.3亿余元。央视315被曝光714高炮后,多家马甲平台迅速下线。为714提供入口的贷款超市也纷纷下架。从知名的百乘金科旗下蛋花花,到杭州知名贷超信用管家,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运营714高炮或为其导流。而百乘金科旗下现金贷涉放贷催收案,已在9月份被定性为特大“套路贷”。可以看出,监管打击非法放贷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10月22日,两高两部又制定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以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实施非法放贷行为,根据具体情形属于“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一系列整顿之下,违法违规的劣质平台退出舞台,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扫清了道路,有利于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大数据、爬虫剧震 今年9月,大数据、爬虫领域遭遇监管重拳,行业风声鹤唳。短短一个月内,大数据公司魔蝎数据、新颜、白骑士、天机、立木、聚信立等先后被查并停止运营(插入文章链接)。随后,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征信相关人员也传出被查消息。这轮监管风暴背后,是数据的来源和非法使用。通过爬虫等方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将其倒卖给放贷平台,导致非法高利贷层出不穷,或是这些公司被查的主要原因。而有调查数据称,目前网络黑灰产业已达近千亿元规模。其中,利用各种手段窃取或通过买卖方式获得个人信息,成为这些黑灰产业获利的主要方式。个人信息数据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业内专家曾向金融观察团表示,爬虫数据公司遭到监管,是为了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更深入化,整肃到数据源头。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表示,“现在这些大数据(公司)被查的话,跟整顿现金贷是高度相关的”。

    从监管上看,10月24日下午,网传央行要求银行填报是否与第三方数据公司开展合作,有的要求银行上报第三方公司的名字、股东背景、是否涉及爬虫。国家层面上看,早在5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出现了对网络爬虫规制的法律条文。

    P2P转型持牌机构

    整个2019年,P2P网贷行业的基调都是出清和转型。出清方面,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1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456家。与2015年12月最高峰时的3574家相比,下降幅度高达87.24%。转型方面,获取牌照已成为P2P网贷的转型归途。《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175号文”)规定,允许有条件的合规机构转型网络小贷和助贷导流机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83号文)规定,申请转型试点的P2P平台必须承诺对存量业务承担兜底责任,而10亿的注册资本红线也已将绝大多数平台排除在外。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转型到网络小贷还是消金公司,都只是强者的游戏。

    三、对标企业动向(对标企业如变化,应说明原因及新对标企业的情况)

    企业1:苏宁公司

    1:服务创新普惠大众 苏宁金融获“消费金融服务创新”奖

    12月13日,由南方都市报金融研究所主办的“2019南都金融高峰论坛暨第8届金融业年度评鉴盛典”在广州举行。作为国内四大金融科技集团之一,苏宁金融凭借金融科技优势,在消费金融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服务创新和普惠实践,获颁南方都市报金砖奖“消费金融服务创新”奖。

    据了解,南都2019金融业年度评鉴是南方都市报系自2012年起倡议举办至今的金融年度高端论坛,是华南地区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金融峰会。本次评鉴活动以“守正气 AI赋能 强实体”为年度主题,跟随全行业创新求变、开放融合的脚步,增设科技类、普惠类全行业奖项,以进一步强调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源。苏宁金融一直以“全场景 更普惠”为服务宗旨,在消费金融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多场景、全渠道、全方位的消费分期服务,以其全面、便捷、安全、普惠的服务体验赢得市场和用户口碑。

    依托苏宁线上、线下及生态圈资源,依靠创新基因和科技优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苏宁金融不断拓展、创新场景金融,先后推出以任性付、任性贷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拳头产品。任性付无抵押、免担保、低利息,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先消费、后付款”,最长24期免息。任性贷可用于购物、装修、旅游、教育等资金需求,一键申请,最高30万额度,最快20秒到账,助力个人品质生活的升级。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苏宁金融的消费金融产品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在线申请。只需一部手机,通过苏宁金融APP、苏宁易购APP以及苏宁任性花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即可享受到全流程线上秒申、秒批、秒用的服务。

    为了让用户享受到实惠,苏宁金融始终坚持普惠金融服务理念,致力于用优惠的利率,服务广大消费者。以任性贷为例,它的日息最低0.02%起,这能充分满足万千大众的贷款需求,实实在在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质量,助力消费升级。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服务能力,苏宁金融大力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与模型训练、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抓取与数据处理、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等多种前沿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消费金融领域,自主研发了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客户画像分析系统、智能客服机器人、黄牛识别系统、防盗账户系统、反欺诈平台、智能催收平台等,实现了从获客、风控、客服到催收的业务全流程应用,全方位保障用户资金、信息安全,提供更极致的贷款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在风控方面,苏宁金融融入“数据+风控模型+算法”的思想,真正有效地将风控系统量化衡量。基于大数据风控,苏宁金融将前端销售升级为在线实时自动信贷工厂模式,并应用于反套现、反欺诈,打击黑产等各方面。以任性贷授信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前过滤剔除互联网恶意用户、社会失信用户、金融失信用户,从风险预测、量化营销、用户洞察、大数据征信对用户继续进行筛选形成白名单,有效保障消费金融安全。

    2:苏宁金融黄金老:没有金融科技,做不成或做不好普惠金融

    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苏宁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19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上,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黄金老表示,普惠金融首先是“普”,背后对应海量客户,要找到低成本服务海量用户的办法,如果没有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面对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小微企业及消费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石力量,普惠金融则直接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和消费升级。普惠金融,是金融人多少年来的追求,直到近年金融科技发展之后,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目标。”黄金老说道。

    在黄金老看来,没有金融科技,做不成或做不好普惠金融。普惠金融首先是“普”,普的背后对应海量客户。要找到低成本服务海量用户的办法,如果没有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从风控的角度讲,金融机构和海量客户是不见面的,天南海北,这个时候必须要利用生物特征等新技术进行用户识别,做好用户KYC。

    至于普惠金融的“惠”,黄金老说,要惠及用户,要把价格及费用降下来,则需要金融机构降低综合成本,获客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等,也离不开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金融科技的进步。科技或数据,使金融变得更简单。